湿地介绍

Wetland introduction

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西侧,总面积63.8平方公里,属于典型的海岸湿地生态系统,是由全球环境基金(GEF)和世界银行合作支持下东亚海陆源污染消减基金的第一个项目,是集湿地恢复、湿地研究和环境教育于一体的湿地生态保护和旅游区。湿地公园以其良好的生态保护与自然教育相结合,陆续获得国家综合性示范实践基地、中国生态保护最佳湿地、浙江十大“最美湿地”、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、浙江省自然教育学校(基地)等荣誉称号。

浙江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西侧,总面积63.8平方公里,集湿地恢复、湿地研究和环境教育于一体的湿地生态保护和旅游区。公园所在的杭州湾位于我国滨海湿地的南北分界线上,属于典型的近海与海岸湿地生态系统。由于地处河流与海洋的交汇区,是我国东部大陆海岸冬季水鸟最富集的地区之一,也是东亚—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中的重要驿站和世界濒危物种黑嘴鸥、黑脸琵鹭和卷羽鹈鹕的重要越冬地与迁徙停歇地,生态区位十分重要。

2000年被列为国家重要湿地(庵东沼泽区),2005年在全球环境基金(GEF)和世界银行支持下,杭州湾湿地保护工程启动,项目确立打造“国际候鸟湿地、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环境教育中心、东亚海洋消减陆源污染的示范基地和颇具吸引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”四大目标。2010年6月18日,投资约1.4亿元、占地335hm²(公顷)的湿地项目一期正式对外开放。2011年12月,获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,2017年12月,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通过。

通过和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、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合作,共同组建杭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、宁波市湿地研究中心,每年定期开展相应湿地监测科研工作10余项,项目包括“生态与环境监测”、“珍稀鸟类的生境需求、评价及保护对策”、“鸻鹬类对高潮停歇地的选择机制及保护对策”等等。已基本掌握湿地本底情况和湿地动态变化,通过对区域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展开,杭州湾湿地已发现鸟类303种(实施前为169种),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鸟类62种(实施前为13种),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受威胁鸟类名录的鸟类21种(实施前为9种);记录有植物473种(维管束植物281种、浮游植物192种),生物群落类型日趋丰富。

同时,根据相关监测显示,经湿地公园人工湿地净化后,V类或劣Ⅴ类水质的受纳水体,出水水质基本维持在III类,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,人工湿地工程科学合理,效果突出,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。生态站效果显现,已成为我国海岸湿地观测、研究与科研的重要平台。并通过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杭州湾湿地环境教育中心建设,开展形式多样的湿地科普宣教活动,已成为区域湿地科普宣教中心。

近年来,景区在发挥湿地科普宣教功能的同时,联动宁波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、宁波市朗读联合会等开展湿地研究、文化艺术融合,先后成立了“杭州湾湿地生态(研学)中心”、挂牌“宁波市朗读基地”等。湿地公园以其良好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,陆续获得国家综合性示范实践基地、中国生态保护最佳湿地、浙江十大“最美湿地”、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、浙江省自然教育学校等荣誉称号。